首页
 师范类专业认证
 单位概况
 单位介绍
 领导班子
 院长
 副院长
 副院长
 职能部门
 办公室
 教育评价数智中心
 基础教育评估所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评估所
 高等教育评估所
 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教育综合评估所
 教育评价改革办公室
 学术组织
 教育部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办公室
 重庆市基础教育评价研究中心
 重庆市家校社共育评估监测中心
 经合组织国际学校评价研究中心
 重庆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重庆市“一带一路”教育评价中心
 重庆市教师评价研究中心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学术委员会
 编辑部
 挂牌机构
 重庆市“一带一路”教育评价中心
 重庆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重庆市家庭教育监测中心
 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经合组织国际学校评价研究中心
 联盟组织
 中泰职教联盟
 评估纪实
 历史回顾
 办公场景
 党建工作
 党建要闻
 党建动态
 党风廉政
 党纪学习
 主题教育
 党员活动
 教育评估
 基础教育评估
 职成教育评估
 高等教育评估
 综合教育评估
 教育认证
 高职专业认证
 高职课程认证
 国际课程认证
 民办学校认证
 教育监测
 学前教育质量监测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职业教育质量监测
 高等教育质量监测
 家校共育质量监测
 学术研究
 研究动态
 要报·专报·报告
 教育评估与监测杂志
 标准建设
 成果展示
 成果宣传视频
 成果有关的论文全文(32篇)
 成果有关专著及教材的关键信息(16部)
 学术事务
 组织机构
 政策制度
 研讨交流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交流
 港澳台合作交流
 云生分享
 资料下载
 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建设未来学校 培养时代新人 ——罗化瑜名师工作室参加第五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

来源: 作者:黄承国 时间:2018-11-13

2018年11月10 日,重庆市信息技术教育罗化瑜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第五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本次大会以“建设未来学校,培养时代新人”为主题,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在江北区徐悲鸿中学隆重召开。未来学校大会面向全国基础教育界,重点围绕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课堂教学,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重构,立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科学性评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创新,关键能力导向的学习方式变革等重要内容开展深入研讨,并集中展示这一领域的最新实践成果。

上午九点,大会开幕式暨主旨论坛在主会场准时召开,会议由江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段华主持,区长代小红致辞,她详细介绍了江北区近年来在通过课程设计、空间布局、数字化手段以及信息化手段去改变教育设计的一系列举措,她认为教育需要一种革命,需要一种创新,需要颠覆一些观念。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邓睿分享了重庆教育智能化工作取得的显著进展,为重庆教育走向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崔保师院长希望能通过本次深入的交流探讨,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教学理念、教育评价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的认识,共同探寻行之有效的路径和办法,加快未来学校建设,助推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李楠认为未来已来,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但教育却需要回归其本质含义。

 接下来,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以《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为题做主旨发言,他认为影响基础教育阶段实现教育现代化有以下六个关键之处:首先教育现代化要有灵魂接地气;第二,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人的现代化;第三,基础教育现代化要聚焦关键问题;第四个教育评价的现代化;第五个是管理现代化;最后是队伍现代化。重庆市江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田洪梅发表了《区域推进未来教育的认识与实践》的主题演讲,她介绍了近年来江北区大力推进智能江北智能教育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未来江北区将坚守立德树人的价值立场,全方位介入,优化工作方式,抓好机遇培育生动样本,再造未来学校教育流程,深入推进未来教育的实践探索。随后,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李一诺分享了近年来在探索面向未来的教育生态的一些思考,她认为现在中国教育没有在教育生态中构建正确的关系,理想的基础教育生态应具备大量的优秀人才,建设赋能和成全体系,培养的孩子是内心充盈的乐天行动者。最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借助《中国未来学校2.0:概念框架》解读了本次大会主题——建设未来学校,培养时代新人。她阐述了未来学校的设计及面临的挑战和趋势:教育重心会发生转变,最核心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会变得更加真实;教育技术一定在课堂会发生更大的作用;人工智能也是无法阻挡的一个变化。

下午,分论坛以《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重构》为主题,邀请了四位专家针对未来学校的设计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深圳市盐田区教育局局长李志利介绍了盐田区在未来教育空间重构与学习方式变革的区域行动策略。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品牌中心负责人张一名介绍了龙樾中学以“为每一位学生成长而设计”为理念,从课程设计、空间设计共同出发,打造出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在聆听各路专家学者讲座的间隙,学员们还参观了包括“E.M.T VR航天STEM实践教学系统”“STEM项目工坊”等多维度展示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8间平行工作坊,了解了未来学校建设相关的教育应用技术及文化艺术应用。

本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多维度地呈现未来学校在空间、课程和技术上的变革,工作室的成员们在参与和互动中更深入地体验实践分享、理解未来教育,收获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未来学校建设经验,纷纷表示会进一步思考关于未来学校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将理论与实践并行,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 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电话传真:023-67715619 电子邮箱:cqspgy@126.com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欧式一条街兴隆路20号 邮编:4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