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是学校立足的根本,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其中的关键是有效开展教科研工作和校本教研工作。2017年年底,重庆市高中物理王安民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经过认真细致的讨论研究,结合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了本学期“五课行”教学研修方案,即备课、讲课、说课、评课、研课为一体的教研方式。
3月28日,名师工作室成员齐聚重庆市66中展开了围绕“践行核心素养,构建心动物理课堂”的“五课行”教学研修活动,来自渝中区的高一高二教师也参与了观摩学习。
江津中学的徐荣刚老师首先带来“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课。徐老师先播放跑车挑战360度环形跑道的视频,冲击学生的视觉,使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创设情景开始,以情感为动力构建有情趣的课堂,体现了心动物理课堂理念的“情动”。在之后的教学环节中,徐老师设计了诸多参与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学生通过“思动”与“行动”潜移默化地发展核心素养。整堂课容量大却“肥而不腻”,课堂节奏把握准确,实验引入与视频过渡清新自然,让在场的所有老师耳目一新。
重庆66中的张敏老师接着带来“互感与自感”一课。张老师从手机无线充电技术引入课堂,把生活中的互感现象带入到课堂之中,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相互作用观念以及能量的观念。之后,她又用自感实验演示仪和学生一步一步揭开自感现象的神秘面纱,带着学生用物理学解释生活,引人入胜。张老师语言精练,教学干净利落,前后逻辑贯穿,也使在场的教师感叹工作室成员在主持人带领下呈显出的成长势态。
在教学展示的同时,工作室的其它成员还在持续进行着课堂观察活动。在真实的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学生通过倾听、与教师对话、交流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行为,获得新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环境都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当学员们以观察者身份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时,发现课堂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学生行为上的改变。教师一个眼神、一个疑问都会带来课堂文化、学习行为的改变等,通过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任务情境的创设或课堂文化的营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本次活动重点观察记录了学生的反馈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些素材都会成为研究课堂的有力证据。
在课堂展示和观察之后,两节课的小团队还分别完成了课后说课和评课展示。大家利用课堂观察的结果、“前测”“后测”报告,科学严谨而理性地完成了有依据的说课评课活动,使得两节课能够在更多的视角下被观察,被分析,从而被理解和改进。
丰都县教师发展中心的刘艳红老师完成了对“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说课,她用精练的语言从学科核心素养对这堂课的设计环节进行了解说;随后复旦中学陈涛老师对“互感与自感”进行课后说课,他主要从建设心动物理课堂对这堂课的设计理念、初衷和结果进行了解读。
最后的评课环节由重庆一中的黄小春老师和巴蜀中学的高亚浩老师完成。他们从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和师生互动方面对这两堂课作了有理有据的深刻点评。
简短的午饭过后,工作室全体成员再次来到会议室集中研讨下一阶段的工作。主持人王安民老师就工作室成员承担的市级课题研究进行了指导,对下次赴江津中学教学交流活动进行了布置。
工作室的本次现场“五课”活动,每个环节都有声有色,教师间讨论热烈高效,直击问题本质,每位学员都心潮澎湃,大家在集智备课、互动研讨中收获成长。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 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电话传真:023-67715619 电子邮箱:cqspgy@126.com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欧式一条街兴隆路20号 邮编:4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