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师范类专业认证
 单位概况
 单位介绍
 领导班子
 院长
 副院长
 副院长
 职能部门
 办公室
 教育评价数智中心
 基础教育评估所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评估所
 高等教育评估所
 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教育综合评估所
 教育评价改革办公室
 学术组织
 教育部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办公室
 重庆市基础教育评价研究中心
 重庆市家校社共育评估监测中心
 经合组织国际学校评价研究中心
 重庆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重庆市“一带一路”教育评价中心
 重庆市教师评价研究中心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学术委员会
 编辑部
 挂牌机构
 重庆市“一带一路”教育评价中心
 重庆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重庆市家庭教育监测中心
 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经合组织国际学校评价研究中心
 联盟组织
 中泰职教联盟
 评估纪实
 历史回顾
 办公场景
 党建工作
 党建要闻
 党建动态
 党风廉政
 党纪学习
 主题教育
 党员活动
 教育评估
 基础教育评估
 职成教育评估
 高等教育评估
 综合教育评估
 教育认证
 高职专业认证
 高职课程认证
 国际课程认证
 民办学校认证
 教育监测
 学前教育质量监测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职业教育质量监测
 高等教育质量监测
 家校共育质量监测
 学术研究
 研究动态
 要报·专报·报告
 教育评估与监测杂志
 标准建设
 成果展示
 成果宣传视频
 成果有关的论文全文(32篇)
 成果有关专著及教材的关键信息(16部)
 学术事务
 组织机构
 政策制度
 研讨交流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交流
 港澳台合作交流
 云生分享
 资料下载
 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通知 > 工作动态 > 详情

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果初现 促公平 提质量 多普惠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9-05

    本报记者 李星婷


           8人间的标准宿舍,里面是统一的木床和床上用品;每层楼都有浴室,还配有洗衣机……这里是距离县城45公里的南川区三泉镇马嘴实验小学,一所寄宿制农村学校。
           南川区三泉镇马嘴实验小学的改变只是我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缩影。作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19个重点大城市之一,近年来,我市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等方面,出台了不少有力的改革措施,破解了不少难题。
        尽力推进就近入学目标
        “就近入学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市教委基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前提,为此,我市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首先是按人口导向规划建设学校。即按照人口居住情况来布局和建设学校,在做好规划的前提下,近年来我市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555所,新增学位65万个。其中,主城区新建小区配套学校237所;新建和完善83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确保留在农村的孩子有学可上。
           不仅如此,我市还大力实施“按照国家规定标准配备学校”的政策,推动城乡学校的基础设施、功能室配备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2016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已经达到84
           “为保障就近入学的教育公平,我市还按照科学划片、同城待遇、学段贯通等原则优化招生入学办法。”市教委基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些方式,我市尽力推进就近入学目标的实现。
           城乡一体的标准让教育均衡化
           在解决办学容量等问题的基础上,我市通过各种举措提高办学软实力,大力推进教学水平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均衡。
           “在办学模式上,我们探索出多种多样的一体化办学模式。”市教委基教处负责人介绍,比如,我市38个区县分别组织当地名校,对758所城市新建的配套学校、薄弱学校输出管理团队和教学骨干,缩短新校、弱校成长周期,整体提升区域学校办学水平。
           此外,我市还有22个区县通过“名校 多校”的帮扶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通过“领雁工程”“校校牵手”等项目,一些优质学校对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开展了结对帮扶。
           我市还大力充实农村教师队伍。为解决乡村小学美术、音乐、体育等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近年来我市为农村小学培养全科教师4432人,配备特岗教师5014名,缓解了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此外,我市还探索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走教”等制度,让优质师资交流比例达23.1,师资配置均衡程度不断提高。“我们把中心校的老师每周派到附近村小,教授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南川区教委基础教育科科长罗程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这样一来缓解了专业教师不足的数量问题,也为乡村学校送去优质的教学。
           正是这一系列改革措施,让我市教育均衡、就近入学有了体制上的保障。
           幼儿园普惠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除了义务教育的就近入学外,学前教育的“入园难、入园贵”,也是老大难问题。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针对这一问题,我市从2011年开始,已实施两期为期三年的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首先,为缓解“入园难”问题,我市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2011年以来,全市新建幼儿园782所,改扩建幼儿园1076所。到2016年底,全市幼儿园已达7376所(含2267个幼教点),其中公办幼儿园3171所(含2267个幼教点)。”市教委基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底,我市在园幼儿人数达到93.3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指三至六岁孩童的入园率)达到82.5,高于全国77.4的平均水平。
           其次,为缓解“入园贵”问题,我市不断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先后出台《普惠性幼儿园认定管理办法》《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推进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等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政策措施,由政府出资购买学位资源、管理服务,保教岗位和培训服务等,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目前,全市共有普惠性幼儿园4625所,普惠率达到75,高于全国67的平均水平。
           “由于起步晚、底子薄,从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主城区公办园比例和普惠率较低。”市教委基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以主城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并出台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等,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健康发展。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 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电话传真:023-67715619 电子邮箱:cqspgy@126.com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欧式一条街兴隆路20号 邮编:4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