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15日,由重庆市教育评估院、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促进西部教育发展专业委员会、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主办,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教育集团承办的“2021西部教育论坛暨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研讨会”在重庆市渝中区天地人和街小学举行。教育部综合改革司体制改革处处长李轶群,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专职督学莫龙飞,渝中区委常委张远洪,渝中区政协副主席戴伶,重庆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处处长罗胜奇、副处长郭冠仁,重庆市教委督导室主任、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代远红,市教育评估院书记、院长刘云生,重庆市渝中区教委副主任杨勇等出席会议开幕式。来自西部各省市的专业机构和学校代表,以及重庆市各区县教委、督导、科研、评估机构及学校负责人等4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市教育评估院书记、院长刘云生主持。重庆市渝中区委常委张远洪,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促进西部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谢青松,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专职督学莫龙飞,教育部综合改革司体制改革处处长李轶群分别致辞。
会议主旨报告阶段由市教育评估院副书记、副院长沈军主持。教育部综合改革司体制改革处处长李轶群作了题为“解析《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主旨报告,报告详细解读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核心精神等,阐释了教育评价改革的五个主体即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的重点任务,指出要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通过立足全局、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分类分层地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
同时,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会长牟延林、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如平、四川成都天府新区教育改革发展特别顾问姚敏、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校校长张婕还分别作了题为《新时代的教育评价新思考》《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科学评价 智慧提质》《基于标准改进评价 营造良好育人生态》的报告。
会议期间,大会主办方安排了校园文化参观、课程展示观摩等活动;组织开展了校长代表、评估机构论坛,校长代表论坛上,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集团校长刘晏、西安高新区国际学校副校长刘鹤蕊、贵阳市第十中学校长葛磊3位中小学校校长,分别就学校评价改革进行了经验分享,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基础教育评估所所长胡方、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专委会秘书长吴术分别就教育评价机构如何适应新时代要求推进变革创新作了分享交流。通过专家报告、学校分享评价改革样本、专家点评的形式,为新时代学校教育评价改革探索有益的路径,论坛取得良好反响。
会议闭幕式上,市教育评估院书记、院长刘云生以《学校评价改革的基本路向》为题,总结了本次西部教育论坛暨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研讨会的成效成果,分享了关于基础教育评价及学校评价改革的经验与思考。他指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总体表现为三种路向,分别为“关于教育的评价”“为了教育的评价”“作为教育的评价”。“关于教育的评价”,是评价者作为局外人,把教育作为评价的对象物,目的是判定教育价值,追求评价的“精准度”,其弊端主要表现为评价的形式化、单一性,进而导致“五唯”的顽瘴固疾,改进此种评价路向的策略有三条:一是朝着立体化方向改,强调主体全员参与、证据全息采集、判断全面精准的评价;二是朝着个性化方向改,强调量身定制,向给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作出个性化的评价;三是朝着尺度化方向改,实行按需评价,基于需要重构标准、选择工具、实施测评、得出结论。“为了教育的评价”,是评价者作为圈内人,为达成教育的价值而作出评价,目的是促成教育价值,追求评价的“效用度”,其弊端是重视结果,忽视过程,追求评价的功利性,改进此种评价路向的策略有三条:一是朝着全程化方向改,将教育评价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既要在教育前“导向”,也要在教育中“鉴定、诊断”,还要在教育完成一个阶段后“调控和改进”;二是朝着集群化方向改,将评价对象置于本领域更大范围内去比较、去研讨、去发展;三是朝着实用化方向改,充分运用评价结果,通过评价发现教育规律、找出和分析教育症结、总结教育经验、配置教育资源。“作为教育的评价”,是评价者作为当事人,为创造教育价值而作出评价,目的是创生教育价值,追求的是评价的“创生度”,改进此种评价的策略有四条:一是朝着赋能化方向改,要为被评价者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给予他们多种新的方法、路径或可能性,来激发和强化行动主体自身的能力,实现创新,而不是固定在某个标准和要求上;二是朝着差异化方向改,建立综合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学生实行差别化评价,鼓励被评价者发展特长,追求个人独特的价值;三是朝着去标签化方向改,摒弃以贴标签、列等级等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方式,促进教育回归育人的本真;四是朝着生产化方向改,通过评价增长教育知识,让教育评价的过程成为生产知识的过程。最后,刘云生院长强调,“关于教育的评价”是地平线,帮助学校认清教育的实际情况;“为了教育的评价”是定标线,帮助学校明确教育的底线,也就是不能跌破的底线;“作为教育的评价”是天际线,是学校教育所能达到的最高标准。未来学校评价改革,要坚持三条路向协调推进,走出一条三线融合的第四条路向,将判定价值、促成价值和创生价值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作用;要大胆探索实施,真正实现教育评价的超越,为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作出每一所学校应有的贡献。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 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电话传真:023-67715619 电子邮箱:cqspgy@126.com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欧式一条街兴隆路20号 邮编:4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