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基础教育质量政策有效性分析及借鉴意义
丁华锋
『摘要』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政策的有效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政策,从对新加坡基础教育质量政策有效性分析中,我们获得了如下认识:提供政策资源,为学校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创造条件;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强化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权威;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学校质量管理能力。
『关键词』新加坡;基础教育;质量政策;有效性
『作者简介』丁华锋:武钢二中校长。(武汉 430080)
基础教育质量政策是有关基础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的政策,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的预先设定,是基础教育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它主要由国家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由国家教育政策和法律中关于质量的政策作具体描述,通过国家的课程标准来体现。
一、新加坡基础教育质量政策有效性分析
新加坡基础教育质量政策集中体现在《理想的教育成果》这一文件中。《理想的教育成果》是新加坡教育部于1998年制定的教育纲领,提出了新加坡2l世纪的教育目标。这一跨世纪的纲领对新加坡各学段分别规定了应达到的标准。
为使理想的教育成果冲的内容成为现实,新加坡采取了多种措施推动教育质量政策的有效执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产生这种有效性的原因。
(一)为学校提供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条件
任何一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都需要相应的资源作保证,这些资源称之为政策资源。政策资源主要包括执行过程中必须的人力、物力、财力、制度和信息等资源的投入和拥有情况。执行教育质量政策所必须的资源包括: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教育经费,教育设备,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等资源。
新加坡重视教育,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强调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而基础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石,新加坡政府尤为重视。为保障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新加坡给学校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制度等方面的充分支持,提供了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所需要的条件,让学校有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充分条件。
新加坡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为学校提供足够的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后,又为每一所学校增加一定数量的教师,为每所学校配备一个全职辅导员,满足新课程的需要。学校还可以根据学校实际聘请一些教师,所需费用教育部予以支付。教师工资增长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教师晋升没有比例、名额限制,具有自我激励与竞争的良性机制。为激励教师参加培训,新加坡每位教师每年需参加100小时的培训,教师参与培训不用自己花钱.并提供多种培训课程和培训形式。这些措施为学校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提供了人力保证。
为发展教育事业,新加坡政府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从建国到70年代,教育经费每年增长13%~14%。1979年以后,政府对教育投入继续加大,1979年至1980年,每年增长23%~30%。1997年至1998年,随着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即使处于金融风暴之中,新加坡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仍激增了30%以上。确保了新加坡在教育领域维持世界一流的水平。目前,新加坡教育的投入已占据政府财政支出的20%左右,占GDP的4%。这种高投入为新加坡基础教育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加坡不断改进学校的办学条件,每一所学校都有十分齐全的现代化教育设施。新加坡实行学校标准化建设.让每一所学校达到标准。在提供基本设施的同时,还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设备。在1997年~2000年间,新加坡投资20亿新元购置电脑。用于学校建立全面的网络系统。1999年,新加坡小学每6 6个学生拥有一台电脑,中学每5个学生拥有一台电脑。到2002年,中小学每2名学生拥有1台电脑。中小学校内所有教室均可联通网络。
新加坡所有中小学都有一套称为‘学校联系”的全面电脑联网的网络系统,学校与教育部通过电脑联网保持直接的联系,以掌握最新的教育信息。这种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及程序。可以协助学校管理教育基金,拟定课程及记录学生的个人资料和考试成绩等,还提供试题库和图书馆书目。教育部也通过此系统传递信息及公告。
为满足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潜力的政策要求,新加坡制定实施了分流教育制度。新加坡的分流政策从小学一直贯穿到大学,学生在整个求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分流。
另外,新加坡通过课程改革适应变化了的教育质量政策,并相应调整了考试评价制度。所有的重大教育政策出台,都经过广泛的调研.通过媒体进行宣传讨论,较好地获得了社会的认同。这都为学校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新加坡成功地为学校提供了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所需的各种条件,促进了学校对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执行。
(二)为学校提供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标准
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是有效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可以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反馈问题,保证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有效执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新加坡教育部对中小学的管理,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通过督学制度、学校排名制度、学生全国统考制度和卓越学校模式等制度,建立了全国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保证了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有效执行。
新加坡教育部建立督学制度,设立督学教育官。督学从有威望的管理出色的中小学校长中选拔,专门检查和指导学校的工作,负责对学校校长和副校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教育部,与校长的提升和奖金挂钩。通过督学制度,保证了学校领导对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重视,保证了国家教育质量政策在学校的贯彻执行。
新加坡实行严格的学校鉴定制度。从1980年以来,新加坡教育部组织各校进行正式的学校鉴定。学校鉴定分为学校内部鉴定和学校外部鉴定两个部分。学校内部鉴定由学校自己每年进行一次,评估学校短期和长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改进工作。这种计划、执行、监督和检查反复循环的过程,能帮助学校正确评估自己,从而逐渐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外部鉴定每四五年进行一次,由教育部的督学、大学教师和其它学校校长组成督导小组。全面检查学校的工作,评估学校质量。
1999年新加坡教育部规划出卓越学校模式,保证了学校管理是落实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管理。
为了支持并鼓励各学校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质量政策,新加坡教育部不断完善学校的排名系统。该排名体系鼓励学校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排名的指标体系由教育部制定,反映国家教育质量政策。评定的结果在报纸上公布。使学校的质量既受到教育部的监控,也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控。
新加坡的考试制度也是教育质量监测的一种有效形式。新加坡的小学毕业考试和小学离校考试都是全国统考。初中毕业时,要参加剑桥普通教育证书初级或中级考试,高中毕业时要参加剑桥普通教育证书高级考试,毕业证书由剑桥委员会统一颁发。这种考试制度保持了考试的效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比较。因此,新加坡有比较健全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保证了教育质量政策在学校能较好的得到执行。
通过督学制度和卓越学校模式,保证了学校的管理是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管理;通过学校成就排名制度和学生全国统考制度,保证了对学校质量的监控和促进。通过这些制度,新加坡建立了全国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管理体制,也为学校提供了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标准,保证了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有效执行。
(三)为学校提供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人员和有效方法
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由学校来贯彻执行,学校质量管理的能力影响学校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有效性。新加坡重视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通过提高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校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能力。新加坡校长、副校长、部门主任上岗前都要经过专门的培训。为保证学校落实<理想的教育成果》,新加坡教育部聘请欧洲管理公司,为新加坡中小学设计了卓越学校模式。这个模式既是全面评估学校工作的依据,也是学校工作的基本标准,是使学校获得持续进步并不断创新的一种有效工具。学校按照这个模式开展工作,就能较好地落实国家教育质量政策。为学校提供了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基本方向和重要的方法。
二、新加坡基础教育质量政策的有效性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我国的教育方针规定了现阶段我国教育质量的基本政策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育实践中,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政策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一些中小学“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是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政策有效性不高的一种反映。从新加坡基础教育质量政策的有效性分析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其成功的做法,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政策的有效性。
(一)提供更多的政策资源,为学校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创造条件
我国在确立教育质量政策后,为学校提供了大量的政策资源。国家还有计划地培训了一批骨干教师.对有效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提高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有效性,国家还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学校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所需的政策资源。在现阶段,要特别注意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国家教育质量政策,取得家长、学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促进所有学校的理解和执行。
(二)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强化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权威
目前,我国还缺乏明确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体系和规范要求,对学校、校长和教师而言,也缺乏必要的考核机制和表彰激励机制,尚未形成明确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考核机制。全面质量的测量与评估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学校容易舍难求易,寻找相对易测和控制的指标进行管理。这都导致了降低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有效性。
为提高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有效性,就要建立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一是要建立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以我国各地督导评估标准为基础,制定对学校进行全面评估的标准,反映国家教育质量政策。二是要完善质量评估组织和评估制度。通过专门的组织有规律的开展质量监测工作。严格评估考核制度。三是建立质量监测与促进学校发展的机制。评估的目的在于促进学校提高,把质量监测与学校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使监测指标成为学校工作目标。
(三)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学校质量管理能力
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确定后,学校就成为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一个重要主体,学校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有效性决定了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有效性。新加坡国家教育质量政策在中小学得到了有效执行,一个重要经验是,提高学校质量管理能力,通过学校管理落实国家教育质量政策。
提高学校管理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要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特别是校长的培训,提高学校质量管理的能力。我国中小学校长和行政管理人员多数是由优秀教师成长起来的,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如果再经过系统的管理培训,就能进一步提高学校质量管理的能力。其次。加强学校质量管理评价与指导。促进学校形成质量管理系统。另外,还要不断总结管理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学校质量管理方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学习借鉴新加坡中小学执行国家教育质量政策的成功措施,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政策的有效性,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资料来源:《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报》VOL.5, NO. 2.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