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模型研动量 火花四射究素养 ——高中物理王安民名师工作室巴蜀中学“五课行”纪实
2019年5月15日上午,重庆市高中物理王安民名师工作室、渝中区王安民名师工作室以及巴蜀中学高中物理组在巴蜀中学联合开展了一次特色鲜明的“五课行”活动。王安民老师主持活动,渝中区部分高一高二年级物理教师也应邀前往现场参加观摩研讨。
首先由巴蜀中学高亚浩老师执教研究课,课题选定为高中物理选修内容“动量与动量定理”。高老师用鸡蛋与不同介质的碰撞实验创设情境,使学生快速提取不同条件下碰撞场面与结果的经验,为进一步的理论概括和分析提供铺垫。随后,高老师带领学生将碰撞问题作简化抽象,构建理想模型,层层推导、作图分析,共同完成了动量定理的学习过程,并设计实验验证结论,运用结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释。整个课堂浓缩了科学探究的常规路径,使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也获得了宝贵的科学探究经历,课堂呈现出生动的样态。
接着,活动进入研讨环节。名师工作室学员陈园园老师和刘艳红老师首先完成了研究课筹备团队的说课和评课展示。陈老师从本课在知识体系中的定位、教学目标、学情、教学过程、教学中的思维节点等方面做了十分规范的高水平说课。刘老师则从师生学习共同体的视角出发,运用大量结构化的课堂观察材料,对本堂课做了系统完整的分析。
在自由发言环节,工作室学员张绍兵老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本堂课应该创设真实的情境来完成概念教学的教学目标,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性,使其在投入试错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参会代表复旦中学王祥东老师也从对本课的分析出发,将自己对课标、教材、核心素养、教学逻辑与课堂结构等方面的理解做了十分深入而精当的阐述,让大家能够用更加专业的眼光来分析这堂课。
西南大学张正严教授随后从教师PCK、学生知识、教学设计原则、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等角度出发,表达了自己对本堂课的分析,认为本课信息量大且直击教学本质。
最后,工作室主持人王安民老师对大家的发言和本课的表现做了总结点评。他从本课开始创设的情境、教材中例题的安排及目的、教材的逻辑、动量表达式的出现方式、教材版本更新对本课教学的影响等话题出发,对本堂课做了十分具体的分析。他要求大家在教学情境创设时做到:“课题要创设情境,从情境引入;难点化解要设计阶梯情境;规律的获得要设置探索的情境;知识深化应用则要设计变式情境。在恰当的情境创设过程中探索教学之道。”
午后,工作室还进一步就本堂课的教学、学术共同体内部交流原则、课题研究安排和后续研修活动等议题做了深入探讨,保证工作室活动能够连续顺利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