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牢牢把握教育正确发展方向,紧扣我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增强办学活力为主线,我院于2019年4月-11月开展了重庆市属高校教育改革全面评估,并研制了重庆市高等教育改革评估标准。以科学、规范的教育改革评估标准推动教育改革评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基本原则
坚持需求导向。围绕党和政府关心、教育机构部门关切和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改革需求领域,全面梳理并清理教育改革事项,科学制定重庆市教育改革评估标准,切实提高教育改革评估的针对性、实效性、精准性和智慧性。
坚持标准引领。基于教育改革评估的实际情况与标准制定的理论实践,紧扣“标准化 教育改革评估”的基本理念,探索建立教育改革评估标准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调整、更新和完善标准。
坚持服务准则。立足教育改革以人为本和为民服务的基本准则,通过制定教育改革评估标准使教育改革更好惠及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具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积极成效
(一)以立德树人为导向,进一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重庆市高等教育改革评估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政治导向,引导各高校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是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培育一批示范学校、示范院系。二是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育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推进“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为目标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评选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秀案例,培育一批学科育人示范课程。2018年,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过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资格审核,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被市委教育工委作为教育部“学生工作50强”候选单位推报至教育部。
(二)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各高校进一步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根本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一是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学校积极构建与实务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推动社会优质资源向育人资源转化。二是依据人才培养质量的国家标准和基本要求,修订学校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规格更加多样化。三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积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四是推动教学内容、方法和管理改革,优质教学资源不断充实,各类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1项,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81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1项,市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22项。
(三)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为重点,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
一是改善和优化高等教育系统结构,推动高校分类发展,引导市属高校发挥办学优势,在不同领域各展所长,建设优势特色专业,提高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全局性改革成果。二是突出高校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加强专业布局设计,新增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调整合并需求不足、供给过剩专业,积极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打造支撑创新链产业链的特色优势专业,建成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软件、文化创意为主的新型二级学院,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的社会适应度,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三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与相关部门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教师队伍协同机制,统筹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双向交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健全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健全管理协同机制,推动相关部门与高校搭建对接平台,对人才培养进行协同管理,培养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 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电话传真:023-67715619 电子邮箱:cqspgy@126.com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欧式一条街兴隆路20号 邮编:400020